来自《保定晚报》的报道
时间:《保定晚报》2012年6月19日
栏目:第六版《创业启示录》
标题: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
原文:
创建“指南针”的那一年,臧录广43岁。在很多人开始追求安逸的年龄,60后的他选择重新起航。他笑言在创业初期的深刻感受——
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
□记者 赵树志
臧录广这样描述他的职业生涯,20多年来,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不断变换角色:从公务员、记者到广告人,最后一次,他选择了创建属于自己的企业——指南针调查咨询公司,成为这家规模并不很大的智力型企业的领航者。
找不到“北”后开始找“南”
曾有多年广告管理经历的臧录广,2003年他脱产进修工商管理,由此发现经营管理之道“别有洞天”。期间,他受朋友的邀请,几次为企业咨询把脉,小试牛刀,效果显著。之后,他谢绝了数家企业的高薪邀约,决定创办自己的指南针调查咨询公司。
在他看来,若到一家企业任职,一名专业化人才最怕陷入人际关系的漩涡中,徒然折损许多光阴。臧录广笑言,我规避复杂的人际环境,因为在那里找不着“北”,然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帮别人找“南”。
管理咨询不是点子公司
“精确研究成功规律”是指南针的专业宗旨。
臧录广说:“很多人认为咨询公司就是点子公司,实际恰恰相反。中国人聪明,最多的就是点子,但是,拍脑壳出的东西风险很大啊。指南针的定位,是帮助企业取势,明道,优术。势为方向、趋势、潮流、目标,解决的是在哪做的问题。道为规律、市场、战略、方略、方案,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。术为策略、权变、战术、招数,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。三者都重要,缺一不可。”
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
关于创业,臧录广根据自身感受把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是活下来,第二是活得累,第三才是活得好,指南针目前也还处在“活得累”的阶段。先学爬,后学走,再学跑。不同的阶段,解决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,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。
臧录广坦言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,充满激情和浪漫幻想,但往往对立足当下、艰苦起步的心理准备不足。新企业应该先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,之后是运营模式,再之后才是发展模式。在创业初期,必须重视盈利模式的创建,因为这个阶段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。 |